屈原“香草美人”美政思想《楚辞》
屈原在他的名篇《离骚》的结尾处表明其坚持理想的决心,说:“既莫与为美政兮,吾将从彭咸之所居.”这就是历来被研究者们所称道的屈原的带有理想色彩的“美政”思想.尽管历代的研究者都以为用“美政”二字来概括屈原的政治思想十分准确,但是对于“美政”的内涵是什么,屈原又为什么会形成这一带有理想色彩的独特思想,则可谓众说纷纭,令人莫衷一是.全面考察屈原的作品和人生,我们就会发现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,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人.“美政”既是屈原为楚国设计的现实政治策略,也是他个人政治哲学的理想;既是一种个体的内在政治道德的目标,也是一种普遍的审美原则.它是政治和美学的结合,是以美学改造、整合、提升政治思想的结果.它与先秦诸子的“内圣外王”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,但它的表达又更有诗意或美学的意味;它既是参与现实政治的士人个人的奋斗目标,也是对理想的君主政治的期许.屈原“美政”理想的悲剧,标志着那个时代具有审美品性的政治理想和人格理想的幻灭。
古人怎么论美女(一):清初卫咏《悦容编》
古代评判美女标准:眉目口齿般般入画女性的美色第一在肌肤,而以肤色白为最难得。
妇人本质,惟白最难。常有眉目口齿般般入画,而缺陷独在肌肤者。
"生为黄种人的汉民族,自先秦以来就以肌肤白嫩为美,到明、清时代,这种"一白遮百丑"的观念更为强烈。中国古代美女的标准是以中国民族的审美观念为依据,以中国女性的生理特征为特色。
这是因为中国女性身材相对娇小,女性外在生理特征不如西方女性发达突出,发黑且直,面部轮廓较平缓而且显得协调生动,眼睛呈黑色或棕色,皮肤细腻而呈淡黄色,整体曲线柔和匀称。对中国古代女性形体的审美观念,在各时朝代文人的著作中有许多的描绘。
屈原的《楚辞》从审美的角度对美女的容色体态做了逼真的描写。在《大招》中有:"娥眉曼只","容则秀雅"。
"小腰秀颈","丰肉微骨"等描述。宋玉在《登徒子好色赋》中写道:"眉如翠羽,肌如白雪,腰如束素,齿如含贝。
"他在《神女赋》中写道:貌丰盈以庄姝兮,苞温润之玉颜,眸子炯其精朗兮,瞭多美而可观。眉联娟以蛾扬兮,朱唇的其若丹。
曹植在《洛神赋》中写道:其形也,翩若惊鸿,婉若游龙,荣曜秋菊,华茂春松。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;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。
远而望之,皎若太阳升朝霞,迫而察之,灼若芙渠出绿波。接着,又以"近镜头"具体地描绘洛神的形体、容貌之美:襛纤得衷,修短合度;肩若削成,腰如约素;延颈秀项,皓质呈露;芳泽无加,铅华弗御;云髻峨峨,修眉联娟;丹唇外朗,皓齿内鲜;明眸善睐,靥辅承权;环姿艳逸,仪静体闲;柔情绰态,媚于语言。
日本学者笠原仲二依据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、《战国策》、《列子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文选》等古籍归纳出中国古代人心目中的美女的主要条件;年轻,身材苗条,肉体丰满,削肩,皮肤白皙细腻,黛眉明目,长垂的双耳,隆直的鼻子,朱唇,齿如贝露,黑亮的浓发等。中国的各朝各代对美女的审美观念的内容也不尽相同。
唐代的美女形象,在婉丽温雅外,又强调体态丰肥的健美。宋以后,盛唐时期的阳刚之美让位于宋代阴柔之美;开阔豁达的心胸代之以哀婉幽怨的柔肠;体态丰满、仪容典雅的丰硕之美,让位于孱弱纤细的清癯之美。
女性病态美日渐成为女性美的模式。《西厢记》中崔莺莺是"淡白梨花面,轻盈杨柳腰","翠裙鸳绣金莲术,红袖鸾销玉笋长","解舞腰肢娇又软,千般袅娜,万般旖旎,似垂柳晚风前。
"《红楼梦》中的林黛玉是"闻静以娇花照水,行动如弱柳扶风。"明代以来,人们开始注重女性形体的完整的美。
明代才女叶小鸾著有《艳体连珠》,分别吟咏妇女的发、腰、足和全身。叶小鸾的母亲沈宜修又作《续艳体连珠》除发、腰、足外,又吟咏了妇女的眉、目、唇、手四个部位或器官,使得女性人体美更为完备。
叶小鸾所吟咏,描绘的女性发、腰、足之美,正是明代重视缠足时期,士大夫们欣赏女性形体美的最重要的人体部位。头,腰,足三者皆美,则女性的整体形象也必然是美的。
黑而长的秀发,柔软纤细的腰身,纤细窄小的脚就构成了明代标准的瘦美人。叶小鸾特别注意到女性全身整体形象的美:盖闻影落池中,波惊容之如画。
步来帘下,春讶花之不芳。故秀色堪餐,非铅华之可饰;愁容益倩,岂粉泽之能妆?是以蓉晕双颐,笑生媚靥,梅飘五出,艳发含章。
美丽的女子,整个身影具有整体的美,而且她的美不是靠脂粉铅华所能打扮出来的,是一种"天然去雕饰"的自然之美;优美的身姿,如花的双颊,柔媚的笑容构成了整体的美,就像梅花的美是五个花瓣共同构成的和皆的美;更重要的是,女性的美丽来自优秀的内在品质和修养,来自内在的美。身为女性,而且是容貌出众,才华超群的少女叶小鸾,她的女性美观念,比起当时的士大夫、文人来要进步得多。
她不是从观赏、玩弄女性的角度来看待女性美,而是把女性美看作一种客观存在的、和皆的整体美,自然美与内在美相一致的完美形象。这是难能可贵的。
明未清初人卫咏的《悦容编》(又名《鸳鸯谱》)这是一篇有关女性美的不可多得的好文章。分为:随缘、葺居、缘饰、选侍、雅供、博古、寻真、及时、晤对、钟情、借资、招隐、达观等十三部。
文章对美女的选择、美女的居住环境、室内陈设、识字女子室内的书画、书籍,直到美女的修饰、化妆都有所论述。特别对美女的各种情态,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。
卫咏认为女子的美丑,没有绝对的、僵死的标准,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。他说:"大抵女子好丑无定容,惟人取悦,悦之至而容亦至,众人亦收国土之享。
"女子的美丑,只在于男人的主观爱好。有喜欢她的人,她的容貌在喜欢者的眼中就变得美丽了,众人也就跟着说这位女子美貌出众。
也就是所谓"情人眼里出西施"。基于这种对女性美审美标准的相对性的认识,作者提出选择美女(妻、妾)"要以随其所遇,近而取之,则有其乐而无其累"。
而不要苛求,不要对女子吹毛求疵。主张选择女子要随缘分,而最美的女子是不容易遇到的,不要过分追求。
"天地清淑之气,金茎玉露,萃为闺房。遇之者,若前世,若梦中,瑟鸣铁跃,剑合龙飞,一切关河岁月,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» 导演给楚辞介绍美女,屈原“香草美人”美政思想《楚辞》